6 y; d9 ^+ K. i" f6 S8 C& h" m; Z孚日家紡折戟光伏 紡織主業成拯救者 ( A% T2 A: T$ G7 A& Q8 a
敗走光伏變賣資產 “家紡大王”多元化折戟 1 k1 m' N" s& `. C! s
! T* ?4 m+ J: {( j當企業把一個產業規模做到極致后,是應該繼續堅守,還是多元發展?這是困擾許多中國企業家的難題。 8 U9 Z* N$ Y' q* Z, c) ~) j
近日,全球最大家紡企業——孚日股份(002083,SZ)因連年虧損、盈利無望而變賣旗下所有光伏資產。昔日的“毛巾大王”用6年的時間、以8億投資為代價,給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注腳。 # A: [+ S) l8 U! `5 |
困境下的轉型
q1 P" j* g- C, D “目前,公司的光伏生產線和相關資產已有多個買家表達出收購意向,但最終尚未確定出售的對象和價格!比蜃畲蠹壹徠髽I——孚日股份董秘張萌說道,公司投資的光伏產業常年虧損、盈利無望,忍痛砍掉也是無奈之舉。
9 o0 m7 k1 z5 H' T, i5 u俗話說,開門容易關門難。眼下,孚日股份要甩掉光伏產業不得不咬著牙做出一筆虧本的買賣。根據公告顯示,該公司30兆瓦CIS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線及附屬設備賬面原值為8.07億元,賬面凈值尚有 3.75億元,但只評估出5805.82萬元,較賬面凈值大減84.51%。如果按評估價成交,孚日股份將損失3億多元。
' k; q8 h* h+ d- K9 ?/ J不過,這卻是“毛巾大王”割肉止損的唯一選擇。張萌介紹道,近年來,光伏產業整體不景氣,產品價格持續暴跌。企業設備投資較大,生產成本較高,已陷入生產越多虧損越多的困局,光伏生產線自2014年10月31日已經停產。 8 [4 i& r: N' o% E5 [( D
曾幾何時,這個全球最大家紡企業曾把光伏作為第一主業、逐漸取代紡織產業?烧l能想到,僅僅投資6年后,“毛巾大王”被迫斷尾求生——賤賣資產、逃離光伏,折戟而歸。 7 ]# B/ C6 |# u( c! i
山東孚日集團成立于1987年,是全球生產規模最大、技術裝備水平最高的家用紡織品公司,出口額自1999年以來一直蟬聯全國家紡行業第一位。毛巾在日本占有率超過40%,在歐美達到20%左右,董事長孫日貴因此被稱為“中國毛巾大王”。
: M0 X) a8 |: _; s- m3 Z/ W不過,這個“毛巾大王”很長時間內是以外銷為主,國內市場銷量卻很少。2006年后,中國紡織業遭遇到有史以來最艱難的困局——勞動力成本飚升、人民幣大幅升值、出口退稅一降再降、環保壓力日益加大——幾乎全行業陷入虧損。張萌回憶道,正是這一年,孚日集團決定開始多元化發展,進行戰略轉型。
) V; z* q" N* h. _7 O. v, n “必須在企業生命力旺盛時走出勞動密集型產業,依托原有產業積累,挺進附加值高的朝陽行業,才能有發展后勁!辨谌占瘓F董事長孫日貴這一思路成為了企業轉型的方向。經過多方考察后,如日中天的太陽能光伏產業被“毛巾大王”看中。 , R g2 \! S1 J8 D5 ~% J$ C
當時,光伏產業在中國可謂炙手可熱,不僅誕生出無錫尚德的財富神話,老板施正榮還在2005年被評為“中國首富”。全國各地光伏產能如雨后春筍般滋生出來。 # H! ~% ^3 z0 p% {
即使到了今天,在部分員工看來,孫日貴對于企業第一次多元化發展是“極為慎重”的。他曾連續8次趕赴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——德國進行考察、商洽。 ( n& g j2 o5 q6 e. J
最終2008年1月,孚日股份將原定用于家紡生產改造項目的5億元投向光伏,注冊成立了孚日光伏有限公司,建設CIS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基地。同年7月,與德國博世公司各持50%共同投資1750萬歐元設立埃孚光伏有限公司,負責電池組件封裝與銷售。
% m$ u& x. H: [7 W. E1 q2008年5月,中紡協曾在孚日集團召集困境中的全國家紡企業開會,研討對策、向政府建言,經濟觀察報(微博)記者旁聽了會議。會上,全國各地家紡老板紛紛垂頭喪氣、抱怨連連,孫日貴卻信心滿滿宣讀著轉型規劃——從2009年開始,孚日集團將停止在家紡行業的規模擴張,下一步企業將集中精力做大光伏產業,盡快實現由傳統紡織向高新能源產業的轉型。 - w5 `. R* T2 t) W1 E# X3 Z6 A7 O! c
會后,孫日貴特意引領著同行們參觀了剛剛上馬的光伏生產線宣布。盡管有家紡老板在參觀后表示疑慮,從紡織到光伏、多元化尺度太大,但孚日集團不為所動、為光伏產業勾畫了宏大的藍圖——項目總產能240MW,總投資60億元,一期工程60MW投資15億,其中設備投資11175萬歐元(約12億人民幣)。而240MW已相當于無錫尚德在2006年、施正榮當選首富時的規模。 ' a0 e$ G7 i6 `, x2 Y% U! H2 D0 Q
折戟光伏
6 ? x0 d- u, r5 O( U2 H1 C最初,在孫日貴看來,孚日集團轉型光伏有著諸多的優勢。公司購買了最先進的德國生產線,自動化程度高,僅需150名員工,實現了“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解脫出來”的初衷;避開了原料高耗能、高成本的多晶硅,選擇生產科技含量較高的CIS薄膜電池,按照當時多晶硅近500美元/千克價格,即使跌去一半,企業仍有利潤;德國合資方又是全球500強企業,負責包銷、市場無憂……
2 o, |4 G$ p2 z* d事實上,孚日集團轉型光伏的效果立竿見影。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年,2009年度埃孚光伏實現銷售收入16813.34萬元,凈利潤415.97萬元;2010年,埃孚光伏實現營業收入3.46億元,凈利潤1745萬元!爱敃r,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市場對于光伏產品需求不斷增加,但卻遠遠趕不上國內產能瘋狂膨脹的速度。誰能想到,短短幾年全球光伏供需市場就發生了根本性逆轉!辨谌展煞荩002083,SZ)董秘張萌回憶道,光伏產業95%以上的市場在國外,國內企業為爭搶市場不惜殺價血拼,產品利潤大幅下滑。 ( X' J4 t. W# ?! U5 u
根據孚日股份年報顯示,2011年度,埃孚光伏實現營業收入5.3億元,同比增長53%,但凈利潤卻僅有15.7萬元。 4 O, n, ?5 o' f4 W# z
2012年,光伏市場發生了在張萌看來是“極為恐怖”的一幕。2008年,多晶硅價格最高曾達到近500美元/千克,這時卻暴跌至20多美元/千克,重挫95%。創造財富神話的無錫尚德巨虧近5億美元,中國整個光伏產業幾近“垂死”的邊緣。 5 L' s9 g- ~$ _2 R
雪上加霜的是,負責包銷的德國博世公司因虧損太大、僅2011年就虧損了2038萬歐元,終止了與孚日集團的合作。此時此刻,“毛巾大王”的轉型面臨著一無利潤、二無市場、三無希望的空前困境,當初的優勢蕩然消失。2012年,企業只好收縮投資,大面積裁員,同時計提了總額約為2.3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。 " D4 C6 w: `6 R
困境之下,孚日股份只好求助當地政府、申請支持光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。2013年12月,該公司獲得了高密市政府給予的1億元財政資金補貼,相比于市場暴跌帶來巨大漏洞卻無異于杯水車薪。 ' v9 b7 T1 x4 M
中信建投一位分析師指出,六七年前,紡織行業曾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。除了孚日集團,原本以毛紡為主業的江蘇陽光、以服裝為主業的杉杉集團都曾向太陽能光伏產業進軍。但隨著國內產能的激增、國際競爭環境的惡化,沒有技術積累、核心競爭力,只想來淘金的企業早已陷入困境!懊泶笸酢币怨夥燃壹彽霓D型之路以失敗告終,如今反倒是家紡產業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。 5 d2 H: Z6 ?0 Z1 @& G
孚日股份董秘張萌表示,光伏虧損將減少公司2014年度凈利潤約為1.7億元,盡管會拉低整體業績,但預計應該不會虧損。家紡產品在國外屬于快速消費品,近年來市場相對穩定,目前公司已經放棄了多元化的發展思路,爭取把主業家紡做大做強。 (經濟觀察報)9 p' |; q; {! D0 ~' ^$ a. ~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