漿料名稱 | 主要性能 | 適用品種 |
淀粉 (小麥淀粉、玉蜀黍淀粉、米淀粉、橡子粉等) | 淀粉為碳水化合物,外觀為白色粉末,分子式(O6H10O5)n, 聚合度為600一1000。遇熱水溶脹生成漿糊,遇碘呈深藍色,常利用這一特性來檢測退漿效果。淀粉在熱堿的作用下膨化更劇烈,膨化后的淀粉易水洗去除。稀酸、淀粉酶或胰酶和氧化劑都能使淀粉的分子鏈逐漸水解斷裂,粘度迅速下降而溶于水,最終生成水溶性糊精或葡萄糖 | 一 般,用于棉、粘纖、富纖布及合纖混紡布上漿,F在很少單獨使用,常與其他化學漿料混用于中、低密度的純棉品種 |
海藻酸鈉 | 由水 生植物褐藻為原料制得,分子式為(C5H7O4COONa)n, 聚合度為60--80,為淺棕色或深褐色粉末或小顆粒。親水性極強,遇酸(pH<5 8)或濃堿(pH>11)則凝聚成塊狀物,遇鈣、鋅、鐵、銅等二價以上的金屬離子會生成不溶性金屬鹽類析出;遇有機溶劑(如乙醇、丙酮等)立即凝固成不溶于水的塊狀物。海藻酸鈉系水溶性漿料,易為熱水除去,在淡堿溶液中,海藻酸鈉也能溶解而去除,因此,
1 Y' K. I2 z% A9 w- J2 h退漿較為方便 | 與淀 粉或化學漿料混合,可用于純棉及化纖混紡的低特高密織物,但一般不單獨使用 |
羧甲基纖維素鈉
! \5 K: r* |7 [0 T(CMC) | 是一 種纖維素衍生物。分子式為〔C6H7O2(OH)2O CH2COONa]n,聚合度>200,為無臭、無味、無毒、易吸濕的白色或淡黃色粉狀或纖維狀物。能溶于水,遇重金屬鹽會產生沉淀,但多數均能重新溶于氫氧化鈉溶液,遇鈣、鎂等金屬鹽不產生沉淀,但會降低粘度,遇濃酸(pH<5)時,也會產生凝聚現象,粘度降低,替代度<0.4時為堿溶性,>-0.4時為水溶性。CMC根據用途可制成高、中、低三種不同粘度,用于上漿的CMC替代度大多為0.6-0.7的中粘度產品(2%水溶液25℃時的粘度為0.3---0.6Pa·s) | 各類 純棉及化纖純紡、混紡品種 |
聚乙烯醇(PVA) | 是合成漿料,分子式為(CH2=CHOH)n,聚合度在300一2400,外觀為白色或微黃色粉末或穎粒狀。水溶性隨聚合度的增大而降低。由聚醋酸乙烯醇解而得,部分醇解(醇解度為85%一90%)較完全醇解(醇解度為98%一99%)易溶于水,但醇解度低于70%就難溶于水。
! j" y" @8 v, ~$ ~ w; ~棉、粘纖、麻以及它們和合成纖維的棍紡紗,一般采用完全醇解型或部分醇解型,聚合度為1700左右的PVA,而枯纖長絲及合成纖維長絲一般采用部分醇解型,低聚合度的PVA, PVA的水溶液是膠體溶液,不能被淀粉酶分解;雙氧水等氧化劑能使PVA分子鏈斷裂,粘度下降,水溶性增加;表面活性劑或稀燒堿液能使已成膜的PVA軟化,有利于PVA的溶解去除。高濃度的PVA水溶液能產生凝聚,會造成PVA重新凝聚到織物上,形成斑漬,很難去除,染色后形成斑漬疵點,并沽污機械,堵塞管道。如用完全醇解的PVA上漿織物,經過熱處理,如燒毛、定形等,可促使PVA再結晶,造成溶解困難,難于洗去 | 可單 獨使用,但一般宜采取對漿料總量50%-60%的比例,與淀粉或CMC、丙烯酸類粘著劑等混合,用于各類純棉及化纖織物 |
聚丙烯酸酯(PMA) | 是一種合成漿料,一般以85%的丙烯酸甲酯(CH2= CHOO-CH3),8%的丙烯酸(CHZ -CHCOOH)和丙烯睛(CH2CHCN)共聚,再用氨水或燒堿中和而制成乳白色的X稠液體,含固量在14%左右,pH值7.5--8.5,呈陰離子性,遇強酸強堿會產生沉淀,易溶于水,尤其是熱水 | 單獨使用于長絲上漿,一般與其他漿料混合使用,使用比例為主漿料的30%,用! g8 H8 w# q0 E4 L5 M f
于滌綸短纖紗及其混紡紗 |
聚丙烯酰胺(PAAM) | 是一種合成漿料,分子式為—(CH2CHCONH2)—n,聚合度80萬一150萬,含固量為8%-10%,為無色透明膠狀體,干燥后為白色無規則的粉末,能溶于水,在堿的作用下會水解 | 一般與其他漿料混合使用,用于棉及合纖混紡布上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