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橋絨繡館座落在上海浦東高橋古鎮的一座清代舊居內(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橋西街139號,黃氏民宅)。該館除每周三、周六兩天休息外,全年向游客免費開放。 y# C4 C R% q4 |. p+ S
_9 m9 M& S: n, K/ p1 y' X% `. l
高橋絨繡館
6 p4 i3 q* ~9 Q) E) T8 l: {! U
. r9 Z8 k8 w6 d2 r/ v5 c* V: h( r絨繡其實是舶來品,是用彩色羊毛絨線在特制的網眼織物上一格一針或數針繡制。這種繡藝在18世紀40年代由外商、傳教士傳入上海,本地繡娘學著在特制的網眼麻布上用彩色羊毛絨繡出各式圖案,并融入蘇南刺繡和高橋網花工藝,獨具一格的海派絨繡應運而生。在最輝煌的20世紀80年代,除了國營毛紡廠,高橋幾乎家家戶戶也都在加工絨繡產品,訂單多到來不及做。2011年,上海絨繡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。
% C z4 g$ r3 R5 ~+ w `# X* ?% L6 ~" V1 J
- a# w6 o3 N0 ~2 x
6 L# W7 U$ @* f3 a" E. R, c% l但近十幾年來,由于人工成本的大幅提升和市場需求的萎縮,上海絨繡面臨著傳承危機。一幅絨繡精品的制作周期,往往需要一至兩年時間,非?简災托暮蛯W。而且絨繡對傳承人的要求較高,除了天賦和悟性,還需要至少十年的歷練,才能嘗試大型作品,很多人難以長年堅持。當地政府為絨繡的傳承做了許多保護和推廣工作:2009年,高橋絨繡館在高橋老街開出,對絨繡進行展示、制作、銷售、保護和傳承;2012年,上海絨繡高橋傳習所揭牌,聘請了5位代表性傳承人和2名絨繡專業人員擔任老師,向社會招收學員,免費培訓絨繡人才;2015年,高橋鎮成立上海東岸絨繡藝術研究中心,創立非遺保護智庫聯盟計劃,導入更多人才保護絨繡。0 R5 i) R1 _' E2 y
, a' S9 @8 _ n# [7 Z2 ^& b$ E/ F高橋鎮政府為了保護和傳承絨繡技藝,斥巨資設立本館,并賦予展示、製作、銷售、保護、傳承等五大職能,希望絨繡這朵奇葩能在高橋重放異彩。* k# b) [3 C* j% K* q# I
+ J' C- O5 R$ P, L2 J這個黃氏民宅有兩個樓層展示,包括世界名畫、人物肖像、風景攝影、建筑藝術等!還有關于絨繡的歷史發展淵源等介紹。
' Z) j& G/ Z; ], O. q9 s) T6 x6 G1 D+ `4 N m/ B$ p: _2 A
9 a: l6 v! Z8 {% e * a- q9 I7 G6 {3 e6 ?4 m
在舉世矚目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上,高橋絨繡作品向全世界展示了它獨特的藝術魅力,廣受各國觀眾好評,并作為重要的國之禮品,贈予來出席世博會的國際政要及名人。2 l+ Z' ~" R1 I6 a. g0 H
+ Y, l3 X5 ?8 z8 r: U& J
|